“MBR+膜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对于老龄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用地紧张项目等,多采用“预处理+两级DTRO”的膜处理工艺。预处理经混凝沉淀后去除容易造成膜堵塞的金属离子,然后进入两级DTRO系统,一级DTRO清液产率75%,二级DTRO清液产率可达90%。并且二级DTRO浓缩液可回流至一级DTRO进一步处理,系统清液产水率约为75%。“预处理+两级DTRO处理”工艺流程,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水质相对稳定,未经过厌氧发酵等过程,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有机物含量、可生化性高等特征,目前主流的处理工艺为“厌氧+MBR系统+膜深度处理”。其中,“厌氧+MBR”是高浓度COD和高氨氮废水的有效解决方法,膜深度处理保障出水稳定达标,经反渗透处理后可达到回用水标准,产水在厂区内循环使用。混合处理工艺:结合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优势互补。浙江发电站渗滤液处理技术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卫生填埋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从20世纪80 年代末才开始建设。渗滤液处理厂的建设开始于90年代,渗滤液的处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头一阶段:此阶段在90年代初期,处理工艺主要参照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等),渗滤液处理厂在填埋初期,由于渗滤液的有机物、氨氮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好,因此可以满足排放要求。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垃圾渗滤液的浓度越来越高、成分越来越复杂、可生化性降低,且变化幅度大、变化规律复杂,使得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考虑到渗滤液的水质独特性,如高浓度的氨氮、高浓度的有机物等,采取了脱氨措施,采取的处理工艺一般为氨吹脱+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渗滤液的氨氮问题。该阶段的处理方法仍以生化为主要,其处理目标大多为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要求,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表1的三级标准(COD<1000 mg/L)。浙江发电站渗滤液处理技术事故应急处理:应对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E. Turro 等对影响垃圾渗滤液电解氧化处理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Ti/IrO2-RuO2为电极,HClO4 为电解质,结果表明: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和pH 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温度为80 ℃、电流密度为0.032 A/cm2、pH= 3 的条件下反应4 h,COD 由2 960 mg/L 降至294 mg/L,TOC 由1 150 mg/L 降至402 mg/L,色度去除率可达100%。电化学法流程简单、可控性强、占地面积小,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缺点是消耗电能,处理成本较高,目前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规模。
经过化学分析,在污水库出口处的渗滤液CODcr平均值为2800mg/l,BOD5平均值为1750mg/l,氨氮708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金属含量不高,以色质联机对有机物定性分析,发现渗滤液中有机物较高含碳数可达12,主要为环烷烃、酯类、羧酸类、苯酚和硫磺等。经过处理后排入纳污水域的水质CODcr值为283mg/l,仍超标1.83倍,BOD5值为108mg/l,超标2.6倍,NH3-N值为190mg/l,超标11.67倍,总氮679mg/l,色度133度,并且含有大量有机物,说明了该场污水处理过程还未能满足污水达标排放,受此影响,该填埋场的一级纳污水体的水质已经明显恶化。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当地部门的高度重视。污泥干化:降低渗滤液中污泥含水率,减少占地面积。
反渗透(RO),RO 膜对溶剂具有选择性,以膜两侧压力差为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从而分离垃圾渗滤液中的多种物质。采用一种螺旋状的RO 膜处理德国Kolenfeld 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COD 从 3 100 mg/L 降至15 mg/L,氯化物由2 850 mg/L 降至 23.2 mg/L,氨氮从1 000 mg/L 降至11.3 mg/L;Al3+、 Fe2+、Pb2+、Zn2+、Cu2+等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超过 99.5%。研究表明,pH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影响。L. D. Palma 等先将垃圾渗滤液进行蒸馏后再用RO 膜处理,进水COD 从19 000 mg/L 降至30.5 mg/L; pH=6.4 时氨氮去除率较高,从217.6 mg/L 降至0.71 mg/L。M. 譒ír 等采用两段连续的RO 膜进行净化垃圾渗滤液的中试实验,发现pH 达到5 时,氨氮去除率较高,从142 mg/L 降至8.54 mg/L。反渗透法效率高、管理成熟,易于自动控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膜成本较高,且使用之前需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以减少膜的负荷,否则膜容易被污染和堵塞,导致处理效率急剧下降。渗滤液浓缩: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回收率。浙江发电站渗滤液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构建生态工程,处理渗滤液。浙江发电站渗滤液处理技术
反渗透处理单元。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其分离粒径一般小于1nm,其分离粒子级别可达到离子级别。一般认为反渗透机理为选择性吸附—毛细管流机理:由于膜表面的亲水性,优先吸附水分子而排斥盐分子,因此在膜表皮层形成两个水分子(1nm)的纯水层,施加压力,纯水层的分子不断通过毛细管流过反渗透膜。控制表皮层的孔径非常重要,影响脱盐效果和透水性,一般为纯水层厚度的一倍时,称为膜的临界孔径,可达到理想的脱盐和透水效果。浙江发电站渗滤液处理技术
文章来源地址: http://huanbao.chanpin818.com/wsclsb/qtwsclsb/deta_24221369.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