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与基质、微生物、植物种类,人工湿地规格、污水类型、水力负荷、水文特征、气候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建议考虑采用以下措施:(1)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前进行充氧(曝气、跌水等),提高污水的溶解氧浓度,为微生物创造一定的有氧环境,促进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增殖,人工湿地规格,从而提高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也可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特点,发挥其溶解氧含量高的优点,强化对氮、磷的去除。(2)采用沸石等富含Ca、Fe和Al等的基质,人工湿地规格,提高对P的吸附去除;研究新型填料,强化对N、P的吸附作用;采用多种填料组合使用,提高填料的分级,选用合适的粒径级配等措施来强化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方法;人工湿地规格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所谓人工湿地,就是指人为影响、施工形成的湿地系统。不论人工或天然,湿地都具有其十分强大的生态功能,具有相同的特点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其中生长着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吸附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实现水体净化。因此湿地常常被称作“天然污水处理器”而且这个“天然污水处理器”几乎不需要添加化石燃料和化学药品。目前全世界至少有数千个人工与自然湿地用于污水处理,每个面积从不足200平方到4000ha不等。 酒泉人工湿地厂家直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总结;
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净化能力强;湿地构建是为了净化污水,在保证植物能够存活的前提下,还需回归到**初的目的,即净水,尽可能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研究表明,芦苇对湿地中N的吸收能力较强,鸢尾对湿地中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具有高生产力的凤眼莲也有较高的吸收潜能(每年每1hm2吸收350kg磷和2000kg氮)。沉水植物中,金树权等(2017)研究表明,5种常见沉水植物对N、P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维持眼子菜,对N、P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3%~83%和49%~71%。
狭义上的人工湿地,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中的定义,主要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系统。建造于1903年英国约克郡Earby的人工湿地被认为是世界上***个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至此开始,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人工湿地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所谓人工湿地,就是指人为影响、施工形成的湿地系统。
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浓度通常较低,有些*为万亿分之几或十亿分之几(每升几纳克或微克),所以看似对人体没什么危害。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评估长期接触这种浓度的污染物带来的影响。而一些针对污染物急性暴露的研究已经发现,污染物会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包括河流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和贝类雌性增多或性别比例改变,后者与废水中***和其他物质导致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些新兴污染物,污水处理装置并不是为了处理它们而设计的。因此,尽管对环境影响不明,这些物质仍不断地被排放到水体中。现在,有一些可***新兴污染物的三级水处理方法,其中多数是强氧化过程,例如臭氧氧化和紫外线照射等。然而,尽管这些技术的确能改善新兴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但往往是高成本和高耗能的。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处理之后还可能产生比原化合物更加顽固、毒性更强的衍生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人工湿地规格
关于人工湿地前处理工艺;人工湿地规格
尾水人工湿地的应用及发展;应用类型: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等方面,其中尾水深度处理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工艺流派: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主要有强化预处理单元、稳定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四种。除强化预处理单元外,其他三种工艺单元习惯上简称为塘、床、表,将这几种工艺单元进行组合,可形成四种常用的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规格
文章来源地址: http://huanbao.chanpin818.com/wsclsb/qtwsclsb/deta_9996047.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